近日,央视新闻报道了我院2016级校友、中科院古脊椎所硕士研究生山显任在我院1998级校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盖志琨,赵文金研究员的联合指导下在最新一期国际专业学术期刊《地质学报(英文版)》发表封面文章《A New Speciesof Jiangxialepis (Galeaspida) from the Lower Telychian (Silurian) of Jiangxi and its Biostratigraphic Significance》,在江西九江武宁地区约4.38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地层中研究发现真盔甲鱼类新属种化石并将其命名为“九江江夏鱼”的又一重大成果。
地质学报英文版2023年97卷第2期封面图示
山显任是我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6级校友,在本科期间为永利集团刘宝珺地学创新实验班学生,由学院王平丽副教授推荐至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参加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在我院1998级校友盖志琨研究员的指导下,对中国志留纪早期盔甲鱼类进行了深入研究。2020年9月,山显任考取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师从盖志琨研究员。在导师盖志琨的精心指导下,山显任不断成长,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厘清了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真盔甲鱼目系统分类问题,一丝不苟地在这些沉默不语的化石中间寻找着生命演化的蛛丝马迹,用坚守与执着发出新时期地质科学家的光和热,展现出了一代代校友坚韧不拔、薪火相传的地科精神。
山显任介绍说,本次新发现的九江江夏鱼和发现于湖北武汉地区的后棘江夏鱼均属曙鱼科,同一个属在不同的地方发现,具有重要的生物地层意义。江夏鱼典型特征是中背孔前端向前延伸至头甲吻缘并使吻缘裂开,即“裂吻”。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江夏鱼与曙鱼、煤山鱼、清水鱼四者构成一个单系类群曙鱼科。江夏鱼属以“裂吻”这一特征明显区别于曙鱼科其他三属,以发育中背脊进一步区别于曙鱼和煤山鱼。曙鱼是曙鱼科最原始的成员,其中背孔前端虽抵达吻缘但未使吻缘裂开,这表明“裂吻”在曙鱼科中属于衍生特征。
九江江夏鱼(Jiangxialepis jiujiangensis)化石照片
山显任指出,系统古生物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为已灭绝生物的“寻亲之旅”,特别是找到同一个属的几个不同物种的时候,堪称找到了该物种的“兄弟姐妹”,也具有重要的生物地层意义,表明两个物种形成地理隔离不久,刚刚分化成两个新物种。他认为,江西武宁志留纪的古鱼类物种多样性最高,说明江西武宁地区可能是盔甲鱼类辐射和扩散的中心之一。江夏鱼属在两地的同时发现表明,在志留纪早期盔甲鱼类可能通过九江海峡完成跨扬子海的南北迁徙,从而使盔甲鱼类能够沿着扬子海北缘向东、西分别扩散至安徽巢湖和湖北京山。
九江江夏鱼(上)和后棘江夏鱼(下)
盖志琨研究员表示,九江江夏鱼也是继俊卿清水鱼和刺猬安吉鱼之后,在当地志留纪地层中发现的第三个真盔甲鱼类新属种。这不仅丰富了人们对于志留纪早期真盔甲鱼类物种多样性的认识,而且为赣西北和鄂东南地区同时期地层间的对比提供了直接化石证据,也印证在志留纪早期盔甲鱼类可能通过九江海峡完成跨扬子海的南北迁徙,对于深入理解志留纪早期盔甲鱼类的辐射演化及生物古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华南地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期早期古地理图和盔甲鱼类化石产地
盖志琨,山东科技大学永利集团资源环境区划与管理98级本科,博士毕业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现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早期脊椎动物的起源、演化及相关的生物地层、古动物地理的研究工作。近5年来共发表论文20篇,专著1部,其中专著《无颌类的演化史及中国化石记录》,作为丛书之一分别获得了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一等奖和第十五届“上海图书奖”特等奖。目前已经在脊椎动物颌起源这一科学前沿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在《Nature》和《Chinese Science Bulletin》上分别以封面推荐文章和封面文章发表,其成果结合分子、发育生物学的最新资料,为解开脊椎动物颌起源之谜提供了关键的化石证据,使得颌的起源研究成为演化—发育生物学的一个经典案例,先后入选英、美、日经典教科书达10多种, 例如《演化发育生物学》、《演化神经学》、《生命史》、《古脊椎动物学》等,曙鱼也被认为是跟提克塔利克鱼、始祖鸟、弗洛勒斯人等一样重要的生命演化的缺失环节。2008年获欧盟综合研究计划(SYNTHESYS)的资助,在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短期访问。2011年入选《北京科技报》青年科学家栏目科学新锐。2012年在美国罗利获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SVP)颁发的发展中国家青年科学家奖。2014年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
山显任,山东科技大学永利集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6级本科,现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读硕士生,师从盖志琨研究员,主要从事早期脊椎动物的起源、演化及相关地层学研究。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SCI论文、以第二作者发表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SCI论文和2篇中文核心论文,厘清了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真盔甲鱼目系统分类问题。
(通讯:冯凯)